企业新闻

农业科技史(农业科技史专业)
发布时间: 2024-12-20 浏览: 13 人次

简述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历史进程

1、目前,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种植业上市公司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农机装备、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连续5年入选“财富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

2、年10月中共十七大提出了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3、农业产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单位或生产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或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条龙综合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的过程。

4、新中国实施农业生产组织化,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5、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根治流行病与地方病,提供清洁水源,提供计划生育服务,提供农业科技知识服务和技能培训。 国家应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意义

1、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的面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农业部科技司的程序司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方粹农研究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吴承明研究员、林甘泉研究员,他们均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中国农业科技史稿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2、最近,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的白鹤文、杜富全、闵宗殿三位研究员联手编撰的学术著作《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以下简称《史稿》)已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全新发行。这部作品作为《中国农业博物馆丛书》系列的新成员,标志着该博物馆在过去十年间学术成果的又一里程碑。

3、为了促进大陆的科学社会史(外史)的研究,促进内外史研究的结合,也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为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198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在四川成都召开了“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原因”学术讨论会。会上宣读并交流学术论文近50篇,到会代表74人。

4、拥有最高博士学位。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专注于科学技术史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史与畜牧兽医史。

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简介

最近,由中国农业博物馆的白鹤文、杜富全、闵宗殿三位研究员联手编撰的学术著作《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以下简称《史稿》)已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全新发行。这部作品作为《中国农业博物馆丛书》系列的新成员,标志着该博物馆在过去十年间学术成果的又一里程碑。

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稿的面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部作品的重要意义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农业部科技司的程序司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方粹农研究员,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吴承明研究员、林甘泉研究员,他们均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对中国农业科技史稿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年代初期,在解放思想、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号召的鼓舞下,面对十年“文革”给中国科学事业带来的巨大摧残,中国学者又对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原因产生了兴趣。1980年,陈平从经济结构、政治制度、哲学传统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科学落后的历史根源。

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专注于科学技术史领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史与畜牧兽医史。

马宗申则完成了对传统农学最后一部巨著《授时通考》的校注。科技史方面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