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是一部详实的行业年度资料,专为2007年编纂,其内容丰富多样,分为特载、农业机械化发展报告、领导报告与论述、农业机械化论坛等多个栏目。年鉴采用分类编辑法,将内容细分至小类目,以条目形式记录农业机械化的历史进程和相关数据。
2、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年鉴》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办公室精心编纂的一部重要参考资料。这部年鉴以回顾和展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发展历程为主,旨在为读者提供详实的信息和深入理解。
3、这本书的物理尺寸为2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厚,重量适中,约为3公斤,无论是存放还是携带都较为方便。作为中国农业年鉴的权威资料,它提供了详实的农业相关知识,对于研究、教学或专业人员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4、中国粮食年鉴,一部由国家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聂振邦同志亲自担任主编的权威之作,汇集了国家粮食局、发改委、农业部、统计局及各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等多家机构的领导和专家的智慧。
5、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08年版是一部详尽描绘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历程、现状、结构及未来趋势的重要资料,全面总结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产业统计数据。它收录了2007年中国以及各省级行政区的详细数据,以及历史关键年份和近来的全国性统计信息。
1、总的来说,中国农业机械的未来前景光明,但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它将围绕着技术创新、政策引导以及市场适应性,经历阵痛与转型,最终在农业现代化的大潮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特别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策略注重经济效益,不仅追求产量提升和劳动力节省,还强调通过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速度与国家的整体实力、工业化进程、科技水平等因素相协调,兼顾人力、畜力、机械力和电力的结合,以及改良农具与现代农业机器的并存。
3、目前国内的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行业发展较快,就业前景也较为广阔。该行业从事的工作涉及到农业机械的设计、制造、维护和销售等多个方面,同时也需要掌握相关的自动化技术和系统。如果你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业前景较好,可以选择到农机制造厂、销售公司、农业科研机构等企业或机构就业。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张桃林编著的著作中得到了深入研究。这本书名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重大问题研究》,作为丛书中的一部作品,它为中国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宝贵资料。这部专著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ISBN号码为9787109142817,便于读者查找和购买。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显著标志,对于国家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我国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致力于改造传统农业,探索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同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这一历史阶段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期待。
中国农业机械化区域发展战略研究的成果在2010年十一五时期产生,那时正值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显著加速的关键阶段。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快速转移,老龄化和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显现,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强烈需求。
这本关于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的区域卷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发行的,作为其第一版作品,于2008年12月1日面世。它采用了硬壳封面,共包含403页的内容,语言为简体中文,适合广大读者阅读。本书采用16开本设计,尺寸为22厘米宽,19厘米高,厚度仅为2厘米,整体较为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