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农业机械化怎么能增收增收(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发布时间: 2024-09-09 浏览: 26 人次

你认为当今中国应如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1、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提高机械化水平,推广新科技,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适度的规模经营是一个努力目标,但不可硬性划分。

2、新常态下的农业机械化,一方面,提高薄弱环节机械化生产的农机装备数量,加速机械替代农业劳动力的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另一方面,科学合理配置农机装备,提高其使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

3、坚持农业区域规划的原则,促进农业种植的区域性和专业化。更有利于农业机械的优化配置,降低农机的配置数量。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的财政补贴政策要向“种粮大户”倾斜,向各种新型农业合作社倾斜。加快大型农业机械的发展,加快农业各领域农机化程度的提高。

如何创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第一,提高我国农机质量水平,提高农机质量。不仅仅要实现我国农机的数量的增长,更要提高质量,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质量同数量之间的关系。

首要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实施科学发展观,依托《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走中国特色的机械化道路。其策略包括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旨在促进农机、农艺、农业经营模式的协同进步,强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机工业的创新能力和制造水平,并加大政策支持。

首先,推进农机工业行业改革,确立市场化导向,鼓励企业优化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制定产业政策,实施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整顿行业秩序,淘汰落后产能,鼓励战略重组,形成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有效载体,健全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促进农机化科技进步,实现农艺与农机紧密的结合,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途径。

四是创新机制,优化模式。不断加强组织化运作程度,要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培育高效设施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走出一条高效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五是融合发展,提升质态。针对不同的高效农业规模和产业特色,强化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制定相关机具配套方案,对高效农业机械化发展形成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加强农机推广方式的创新,加大技术引进的力度培育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依法促进土地流转。通过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以及种植大户,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依法促进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手中,变农机大户为种粮大户,变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推动农业生产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

农机化对农业产出贡献率达到26%了吗?

1、报道称,数据显示,农机化对农业产出的年均贡献率达26%;通过建立2004年~2015年间湖北省农机化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回归模型,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机化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农机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70.27元。

2、调查显示,农作物实行机械化生产,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并在多个环节有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一般在1%~15%之间,机械烘干可有效提高粮食品质,产后加工可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3、据专家测算,目前农业机械化对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20%。我省粮食实现了“八连增”,总产连创新高。特别是去年,在比1996年减少1720万亩粮田的情况下,达到了862亿斤,刷新了1996年的最高粮食生产记录。创造了山东历史最高纪录。在这个过程中,农机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4、高度机械化生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使美国变成世界上第一农产品出口大国。早在1987年美国农业人均产值就达到了55 300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比较。

5、计划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00万千瓦,大宗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