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农业与美国农业的比较 农业装备水平的比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产量一直持续稳步增长,13亿人口的饮食的问题得到解决,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而农业装备可谓“鸟枪换炮”,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2、相同点:都是大规模的商品谷物农业,而且都是机械化生产。 不同点:我国是人多地少,美国是地多人少,而且美国农业发达,技术水平高,而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原因:美国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强,农业技术水平高,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3、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不同 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并不排斥它们的相互交织)。中国农业资源相对贫乏。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客观要求必须珍惜农业资源,走提高农业资源产出水平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4、美国农业和中国农业的区别 美国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大约占据各类农场数量的87%左右,同时人均土地拥有量较多。而我国农业虽然同样以农户家庭为主,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少,农户家庭的土地经营规模很小,远不如美国。
5、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高,而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仍处于初级阶段。 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手段对农业进行宏观干预和调控,以促进农业现代化。美国农业专门化、区域化和高效化的优势在于: 农业现代化和生产率水平极高。 农产品商品率高。 农业生产高度区域化和一体化。
1、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蒸汽机,火车,轮船。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蒸汽动力在古希腊化时代的古埃及已为人们所知道,甚至得到应用,但是,仅仅用于开关庙宇大门。不过,在英国,为了从矿井里抽水和转动新机械的机轮,急需有一种新的动力之源。
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产物:瓦特改良蒸汽机 蒸汽机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机器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
3、一)、工业革命成果:1765年的珍妮纺纱机,发明者是英国哈格里夫斯;1779年的骡机,发明者是英国克隆普顿;1785年的水力织布机,发明者是英国卡特莱特;1785年的改良蒸汽机,发明者是英国瓦特;1807年的轮船,发明者是美国富尔顿;1814年的蒸汽机车,发明者是英国史蒂芬孙。
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 主要成果,即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对立的两大新兴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极大地增强了资产阶级的 力量,使资产阶级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政权。
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厂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纺纱顿时,供不应求。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织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第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苏联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单调,质量低劣,使许多产品无人问津,大量积压。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大量消耗和浪费。
例如,农业公社制度便是一种优先发展工业、牺牲农业的策略。在此制度下,农民大部分的粮食被收归国有,他们仅拥有少量自耕地和生产资料,国家通过出口粮食换取外汇,进而购买机器用于工业生产。在二战前夕,苏联完成了世界50%的机器交易。
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战时共产主义,亦称“军事共产主义”,是苏联在1918—1921年实行的经济政策。
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实施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采取了制订“五年计划”的做法。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每一个五年计划有具体明确的任务。最初的重点是改造经济结构,完成社会变革的任务,更多的是制订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以及实现这些指标的各项措施。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的年均工业增加值高达17%,苏联工业化,就这样完成了。 至于备受诟病的苏联人生活状况,其实在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时,也改善了不少。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就规定了,将工人的工作时间,从8小时改为7小时! 拥有了一定工业基础之后,苏联工人的生活改善了,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明显好转。
从1927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为止,斯大林提出要在短期内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于是按照每五年一计划的方式,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经济。1928年-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随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则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大规模发展重工业。
1、德国的生态农业主要以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学农工业形式出现,其主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利用腐殖质和施用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杂草、害虫使用机械除草或有益天敌等方法,动物饲养采用天然饲料;发对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等会造成化学污染的化学制剂;发对使用抗生素和转基因技术等。
2、生态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生态农业最早起源于中国,其理论研究在欧洲得到发展。生态农业主要采取有机农业等替代农业的生产形式。 生态农业的定义:生态农业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土壤学家阿尔伯韦奇于1970年提出。
3、生态农业起源于中国,其理论研究发展于欧洲,生态农业的发展最早主要以有机农业等替代农业为生产形式。
4、这一时期,生态农业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单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了政府自觉倡导的全球性生产运动。各国纷纷制定专门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此外,生态农业还涉及到农业人口生态学和包容性农业生态学等领域。
5、对实现农业两个转变,提高农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能力,以及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灵活运用WTO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国内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使之免受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口的冲击。
6、这些国家感到有必要共同行动,加强环境保护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健康发展,从而掀起了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主的各种替代农业思潮。法国、德国、荷兰等西欧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展了有机农业运动,并于1972年在法国成立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
西进运动是指美国东部居民向西部地区迁移的运动, 始于18世纪末,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西进运动是一个长期和持续发展的过程。早在美国独立之前,美利坚民族就开始向北美大陆西部扩张,但直到美国独立之后,美国的西进运动才变得更加积极和有计划,而且一直持续。
美国的西进运动激发了美国人的创造力和经济活力,提高了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对美国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具有重要的意义。美国的西部在当时是美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就其地理位置和美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低”的历史背景来看,与我国目前东西部经济呈现出的“东高西低”的经济现象较为相似。
美国西进运动的评价指出当时西部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地方,生产前景巨大,如果开发的话能够充分提供东部基本的资源。美国政府鼓励东部人民向西迁移并且提供武力加以支援,为西进运动提供了可能性。美国西进运动的评价中称这是美国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美国开始进行对外战争,扩大殖民地面积,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1810年与西班牙展开战争,1864年对英再次发动战争,与此同时在1846年和1853年还发动了美墨战争。总之,为了夺得大面积的土地,美国不断地挑起战事。以上便是美国西进运动背景。
美国西部大开发,应该就是美国西进运动 关于西进运动的时间,看起来是一个无可争议也无需争议的事情,但实际上这关系到后面对西进运动的评价问题。著名的美国史专家张友伦教授认为“在美国历史上,从殖民地时期开始到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一百年间,向西部广大地区扩张、移民和进行开发,即所谓的西进运动。